用好新教材,打造思政课!复旦大学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3-09-12浏览:633设置

文章转载自: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


新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下文简称:《概论》)教材全国发行,走进大学课堂。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编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用书。

如何用好新教材,打造春风化雨的思政金课?今天(9月11日)下午,复旦大学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老中青三代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交流研讨。

校党委书记裘新出席集体备课会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出席。


一、学好用好《概论》教材,系统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裘新表示,《概论》教材出版、使用,是全国理论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学好用好《概论》教材,是全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的一件大事。学校党委将以《概论》教材出版使用为契机,系统深入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巩固扩大主题教育成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系统落实。要充分发挥《概论》教材的纲要和指南功能,指导思政课各门必修选修课程的教育教学,指导课程思政的改革深化,指导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大马学科群建设。

对用好新教材、上好思政课,他指出,一是弘道、铸魂,要深得下去。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保证体系化与学理化相辅相成,讲透整体性、原创性,引领学生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二是扎根、启智,要新得出来。要与时俱进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阐释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三是因材、润心,要活得起来。《概论》课站在时代最前列、理论最前沿,要把学生头脑放在中心位置,以老师献身育人、投身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学马信马用马”的主体作用。

裘新强调,学校党委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重视和关心复旦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坚持严管厚爱,对标“六要”标准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引育并举,建设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高地。


二、对标对表新教材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课教学

如何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清晰的理解?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师高国希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支撑》为题,提出需要厘清的三个方面:一是面对国际价值观竞争格局,马克思主义学者要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体系化构建;二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文化自信自强,用好“第二个结合”,让文化自信融入到全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质当中;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要讲清其自身的优越性、包容性、真理性、真实性对历史上其他价值观形态的局限性、抽象性的克服与超越,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叶方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也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师。他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功能、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分享了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他表示,“思想道德与法治”重在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是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和精神要领,要从价值观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信仰教育高度认识该门课程的特征,注重传授关乎育人的各种观念的价值性知识,启发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增进学生的价值与情感体验,从而转化为德性、信念,在反思体悟中塑造价值认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授课教师杨德山教授表示,《概论》教材是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的指针,同时,“纲要”课程的教学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他简要梳理了近现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与追求过程,提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仍有很大上升空间,认为要敞开世界的胸怀,从学习、融合、引领人类现代化这一角度来进行教学讲解,从而将课程讲授得更有意味、更有深度、更有影响力。


三、用好“看家本领”,将思政课讲到年轻人的心里去

结合课堂教学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授课教师杜艳华表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准确把握:解决时代所面临的主题问题,回答世界之问、中国之问、历史之问。要在教学中把握其精髓内容,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这个时代要做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重大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一思想的内涵自然融入,以清晰的逻辑讲到学生心里去。

以《“第二个结合”对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为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副主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师彭召昌,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经历,表示用好《概论》教材,要进行差异化教学。本科生教学要更加重视系统性阐释,注重从宏观框架设计教学逻辑;对硕士研究生要侧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博士生研究生要侧重专题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独到观点进行更深层次讲解。

面对一群追赶潮流引领科技生活的青年群体,教师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语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授课教师刘伟兵表示,需要教师在授课中,突出新科技革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讲好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授课教师要在关切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理论张力中,深入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回应学生关切,在课堂上说好新时代的学理、道理、哲理,说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以《青年教师如何学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李国泉表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应该成为青年教师的“看家本领”。掌握这个“看家本领”,才能掌握教学科研的本领。思政课的对象是学生,思想理论是前提,政治要求是方向,教学转化是关键。教师要处理好课堂与教材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根本要在积极主动学、动态跟进学、结合实际学、带着情怀学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融会贯通。


四、制定《概论》教材教学方案

为了学好用好新教材,目前学校正在制定相关方案。集体备课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介绍了服务国家、服务上海、加强自身建设的相关工作考虑。

据介绍,学院正在组织力量,围绕《概论》教材的主体内容和关键要点,及时更新统编课件,组织编写教学讲义,专题化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理论动态》,服务全国思政课教育教学;将组织开展上海市集体备课会,编写《上海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优秀教案选编》,服务上海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

同时,学院将按照“备”“编”“讲”“研”四个方向,狠抓《概论》教材的学习使用工作。进一步发挥“三集三提”教学组织体制机制优势,组织各教研室常态化专题化开展集体备课;完善优化各门思政课教学讲义,逐章逐节推动《概论》教材内容及时准确融入各门思政课;组织青年教师、学生团队参加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学比赛和公开课展示活动;加强学理化阐释和学科化表达,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做出新贡献。

2017年,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很快成为学生选课的“香饽饽”。2020年,复旦大学的“概论课”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今年这门课程获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

《概论》教材出版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正在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本硕博各门思政课,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把思政课建设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育、社会服务一体推进、总体谋划,按照新时代新思维谋篇布局,在新赛道上实现新发展。


组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字:赵天润

摄影:戚心茹

责编:汪祯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