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顺利举行

时间:2022-08-20浏览:1388设置


 815日至19日,复旦大学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在线上顺利举行。十一年来,研修班作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主办的具有品牌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学术公益项目,秉持复旦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光荣传统,累计有100余名理论名家参与授课、近700名思政课教师参加学习和研讨,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师培训和研修的品牌项目。


开班仪式


 815日上午,复旦大学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顺利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研修班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方面在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科的社会服务和资政育人的属性,希望这样的“学术共同体”能够发展地越来越好。哲学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张双利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哲学学院的学术合作使得复旦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重大现实问题导向方面有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在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和资政育人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研修班班长、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曲洪波教授在代表学员发言中提到,复旦大学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平台,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思政课教师培训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全体学员珍惜本次培训学习机会,通过本次培训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专家报告


本届研修班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党建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9位知名专家做了线上授课。本届研修班采用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人数累计近5000人次,单次最高达到600余人。

武汉大学丁俊萍教授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为题,从五个方面回顾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内涵、性质和特点,阐明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地位、作用和使命,论述了学科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复旦大学杨德山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问题,回应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等问题,强调绝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态度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社会科学院辛向阳教授以《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生动教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几个重大问题》为题,谈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要注重从整体上、系统性、学理性的角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和哲理。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三大体系建设》问题,围绕二级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当中的具体要求;如何构建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基本问题,谈到要注重研究政党理论、注重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注重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注重研究改革开放史和新中国史、注重研究党的领导的理论和实践、注重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坚定守正创新和知行合一、树立大历史观、坚持恰如其分等原则。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以《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题,回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联系,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实质地关联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命运,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不仅展现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重大意义,而且展现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对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复旦大学刘红凛教授以《百年建党史与全面从严治党》为题,提出需要对党建学科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可以勾连到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社会相关的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是一条红线。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以《人民利益至上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为题,论述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自身的建设,以及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国理政。他谈到只有认可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才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问题。复旦大学张双利教授以《论<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为题,深刻阐述《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主要论断,以及《共产党宣言》和170多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所开辟出来的实存的社会主义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关联,提出只有抓住在90年代遭遇重大挫折的背景之下中国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场景,才能把握住从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的时代脉搏。复旦大学杜艳华教授以《从百年历史看:中国共产党革命与治国智慧》为题,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治国智慧为切入点,剖析百年党史,提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世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思维、理性思维、创新思维,不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学员论坛


本次学员论坛共设置了五个学员分论坛,在816日下午以线上的形式同时进行。

在分论坛一,曲洪波等9位学员围绕“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机遇期认识的三重逻辑”“两大奇迹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依规治党责任清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深层逻辑与实践理路”“坚持理论创新: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系统透视和实现路径”“党员义务的类型化考察:倡导性义务与强制性义务”“百年来党建布局演进的历史进程、动力机制与当代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贫困治理:路径与经验”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红凛教授、张春满副教授就学员汇报情况依次开展了点评交流,与会学员普遍表示分论坛研讨内容详实、收获满满。

分论坛二,崔丹等9位学员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以上海为考察中心”“‘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中共党史党建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数字党建驱动党内治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互联网+’与‘大数据×’: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引擎”“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何为大党史?—兼谈党领导的婚姻革命及治理”“中共创建史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以“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相关研究为例”“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多重维度探析”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艳华教授、薛小荣教授就学员汇报主题开展了点评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将进一步完善研究。

在分论坛三马援等11位学员围绕“从民族文化符号生成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阐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历史演进”“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党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伟大建党精神起源的整体性逻辑”“日本法学博士与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研究的几点心得”“西方左翼学者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一种解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他者视角”“技术至上主义对青年红色记忆的消解及其应对”“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强党的思想及其中国意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探索及其当代价值”“以美促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维度”“论在弘扬友善品德中培养时代新人”等主题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德山教授、肖存良副教授针对学员汇报情况展开点评,与会专家和学员都表示交流研讨卓有成效,实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初衷,只有在历史厚重感的基础上关心理论问题,才能把理论问题做的更厚实,也能做的更真实。

在分论坛四,董扣艳等8位学员围绕“比较视野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重价值超越”“制度与人的发展研究”“文化作品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研究的方法论思考”“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理论还原和视域融合”“新时代思政课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时间概念的新探”“国家底色:中国乡村治理精英的行动逻辑”等主题展开分享交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晓林教授、朱潇潇副教授依次对学员汇报进行点评交流,与会学员与专家深入交流互鉴气氛活跃。

在分论坛五刘建宁等10位学员的研讨中,围绕“中国道路的多维意蕴”“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与世界意义论析”“‘要资本,不要资本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逻辑”“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从‘经济新常态’到‘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下推进共同富裕”“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等主题展开交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新宁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孟永副教授针对学员交流主题展开点评分享,与会学员和点评专家之间深入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


结业仪式


 819日下午,复旦大学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举行了结业仪式。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新宁的主持下,全体学员一起观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片《望道·致远》,认识和体会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结业汇报上,浙江大学董扣艳博士、西南民族大学薛小平博士、吉林大学赵子夜博士、河南大学史洪智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张天姣博士代表各自的小组作了结业汇报。研修班班长、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曲洪波教授作了工作汇报

最后,研修班班主任任帅军作了工作总结张新宁作了总结讲话两位老师祝福各位学员今后在学术道路上有更多更大的成就,希望各位学员关心、支持复旦马院的发展,在强国使命当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感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曲洪波:一聚焦学科方向,构建发展规划。多位专家重点围绕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讲授,使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了设立党史党建一级学科是新时代党建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客观需要。二聚焦学术热点,深入启发思考。多位专家聚焦党史党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现实的热点问题,使学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党建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三聚焦经典解读,赋予时代内涵。授课专家依托经典,引经据典,学识渊博,高屋建瓴、真知灼见、独到见解,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次次地感染我。同时,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鉴,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浙江大学董扣艳:第一,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脉络和建设前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多位专家的授课均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前沿和重点问题展开,给我带来很大启发。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议题和前沿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几位专家老师围绕不同视角,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学理阐释。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侯嘉:本次研修班既提供了之前未曾考虑到的研究视角,也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关于党建理论研究的思考。第一,党建理论研究要有“史学”意识。在开展党建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盯在当前的党建实践与话语体系上,要在党的历史与当前实践之间不停往返,增强理论研究的厚度。第二,党建理论研究要有“积累”意识。作为青年学者,更应该广泛阅读相关学科经典著作,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综合运用不同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避免“就党建谈党建”,有效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度。第三,党建理论研究要有“比较”意识。通过不同国家不同性质政党之间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聚焦关注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属性与具体实践,更加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显著制度优势。第四,党建理论研究要有“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关切更为宏观、鲜活的党建实践,充分考虑选题的现实指导意义,尽可能弥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之间的距离,为推动党的建设实践发展贡献力量、提供参考。

安徽工业大学许醴:第一,学:知识的收获。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方面,让我们明白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党要管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相辅相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与中国现代化实践建立起本质联系的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教:教学的进步。思政课教师要想把课堂讲活,首先要有理论水平,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科研,要养成看原著的习惯。其次,要有历史知识,以史为鉴非常重要。第三,思:思路的拓展。第四组的学员论坛非常精彩,有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多重价值思考、文化作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研究的方法论思考、思政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相关研究,还有马克思时间概念的研究等等,让我的研究思路得到了很大拓展。

华南理工大学牛俐智:在这次研修班的学习中有以下收获:其一,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在平时的学术研究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以西方的政党理论及其政党分类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共产党。以这种狭隘的视角不仅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误解和偏见,从而无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更无法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意义。因此,只有在与古今中外所有政党的比较研究中,才能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中,才能进一步深化和体量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内涵。其二,加深了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把握,需要从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工业化的政治经济学等学科,深入到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和内在性去阐述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从而把握中国道路的独特内涵及世界历史意义。其三,加深了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是建构一种不同于欧美文明的、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基础上的新形态人类文明。这种新人类文明不仅要创造出超越西方资本文明的更加符合人性的现代文明,也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新的现代化道路。

海南大学崔丹:坚持深度、广度、温度相统一,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体会有三点:第一,深度是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重要根基。青年教师要站稳三尺讲台,一定要积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唯有如此,当面对课堂上学生所提的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时,才不会回避,才有可能有底气用理论的魅力去征服他。第二,广度是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必要条件。在讲授过程中,各位老师旁征博引,一个个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信手拈来。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诠释了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问题。第三,温度是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场报告从专题讲授到答疑讨论,整个过程超过3个小时;尽管老师们已经非常疲惫,但在面对各位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他们总是耐心细致一一解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苦炼内功,力争坚持做到深度、广度、温度三者相统一,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电子科技大学米华全:专题报告是一场学术的盛宴。专家们的授课内容引领学术研究前沿,注重贴近学员的学术研究兴趣、学术道路困惑和思政课教学难点等,既高屋建瓴,又贴合地气,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学员论坛是一次心灵的碰撞。研修班不仅邀请了著名专家学者作专家报告,而且设立了学员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的舞台。学员交流是一段友谊的旅程。此次研修班各校同侪齐聚一堂,为各地各校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展示交流平台。

山西大学马援:在今年的报告中,给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辛向阳和张双利老师的报告,并且我以学员代表主持了后面的学员心得分享和提问环节。在“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生动教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几个重大问题”中,辛老师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新内容和重大问题,以横向的历史脉络和纵向的结构逻辑,生动地向我们展现出这套全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生动教材,并指导我们要从整体上、学理上对这些新思想做出全面理解,为我们全面领悟习近平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打开了宽阔视野。张双利老师做了题目为“论《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的报告。张老师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之内、文本之间和文本之外向我们充分地展示出,1848年《共产党宣言》经历170多年之后,仍然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的勃勃生命力。

上海财经大学佘超: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时代使命。复旦大学连续十一年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为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马学科青年教师,我很荣幸成为复旦大学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暑期高级研修班学员,在连续五天的学习中受益良多,深受启发,主要有:新时代呼唤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

撰稿人:蔡薛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