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家讲堂|张俊山:社会经济有机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时间:2020-12-17浏览:224设置

1211日下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大讲堂第三十五期在紫金港西区文科组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楼107室顺利举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本论》研究著名专家张俊山教授应邀作题为《社会经济有机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召峰教授主持,学院老师及硕博研究生积极参加。

张教授从对具有拜物教特点的流行性经济学的批判切入,引出马克思的科学的经济理论。讲座内容围绕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相关思想、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体系构成的分析、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各种活动内容被掩盖及功能的扭曲、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研究的意义和启示这五个方面展开。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相关思想

张教授首先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相关思想。他指出,马克思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其中,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社会形态这一基本认识,把社会区分为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经济活动以及经济与社会其他部分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张教授为我们明确了生产才能创造价值,而不是得到价值就是生产。在马克思看来,经济机体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形成整个机体的循环运动。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最典型地反映了马克思关于经济有机体在自身内部循环中发展的思想。单个资本在循环中不断积累,而且在循环中与其他资本实现联系。

二、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体系构成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各种活动的认识是根据它们的功能、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性质、地位得出的。张教授撇开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从社会一般的角度,考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功能。根据这些功能,张教授把构成社会形态的活动划分为三类活动。分别为:

第一类是涉及人的存在的活动。此类活动旨在实现人类某方面的存在,并为这些存在创造条件。人的存在包括物质生活存在、生理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生活资料问题需要靠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活动解决,是涉及全社会的、具有广泛性、经常性、反复性的活动。而医疗活动和教育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不能按照经济活动的标准来指导,否则就必然背离它们所处理的矛盾的特殊性,即不能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

第二类是社会与自然的维护活动。此类活动包括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自然保护与恢复活动。维护这些条件本身不等于生产,因为它处理的矛盾不一样。

第三类是创造活动。专门的创造活动包括科学研究和自我实现活动这两种主要形式。

从上述三类活动来看,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是物质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为这一活动服务的。只有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才是作为对象性的价值存在的,其他活动并不是作为价值存在的,其成果不表现为价值,所以也就不能用对经济的标准要求这些活动。除上述活动以外,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其他活动,但它们不构成社会实践的主体内容。

三、对经济活动的分析

张教授对经济活动进行了重点分析。经济活动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为中心,包括相应的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等环节的完整过程。它是社会其他领域所需物质资料的唯一来源,解决的是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问题。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流通活动两个主要部分。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本质与核心内容,交换是包含在生产之中的,流通是实现生产与消费联系的活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赋予生产与流通以特有的社会形式。生产成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适应生产的性质,流通也转化为剩余价值实现活动;此外在资本成为生产主体的作用下,还以融通为内容创造出借贷资本特有的增殖形式。

四、各种活动内容被掩盖及功能的扭曲

价值范畴掩盖了生产的物质内容,资本关系扭曲了各种活动的功能。在商品经济中,价值成为一切产品的共同属性和一般代表,商品的价值形式掩盖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区别,不同使用价值的生产不过是取得价值的不同形式而已。这样,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就具有了无差别性。

价值范畴是经济活动真实内容开始被掩盖的起点。价值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以货币作为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生产以外一切活动所需的物质资料都首先以货币的形式获取,获取货币的理由就被认为是价值的创造。这样,生产与非生产、经济与非经济的界限就被模糊了。于是前面所述的七种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与其他活动在功能、性质上的区别都被抹杀了,都被看作是“产业活动”。这样,当作“贡献”增长的部门,就会引导人们按照对增长“贡献”来调整经济结构,而不是按照活动本来的功能来调整结构。

张教授指出,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都要求我们准确科学了解国民经济的构成、各部分功能、相互联系等等,形成科学的经济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国民经济的构成、联系、运动规律去指导“结构性改革”和“新发展格局”的建设。

五、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研究的意义和启示

用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的实践意义在于,从社会各种实践活动的本来功能和作用来认识各种活动,可以把握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方式,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投放资源,为正确发挥和评价各种活动的功能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指导“结构性改革”。另外,这一研究对于构建“国内循环”发展格局、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中具体地认识“循环”路径、“循环”作用,进而引导“循环”方向,打通“循环”渠道,找准内需所在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明确了“经济”的含义,划清经济与其他活动的界限;为明确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含义、功能及其与生产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扫除了各种神秘价值论的藏身地,巩固了劳动价值论,为进一步研究社会表面的价值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区分了价值创造与分配,为建立科学的分配理论提供了认识基础;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系统化的经济观,批判了充满拜物教观念的唯心主义庸俗经济观。

最后张教授指出,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分析社会经济的构成与运行方面,我们仍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在座老师和同学就自己关于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的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交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