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下午15:00,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同济马院大讲坛”第十八期活动,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德山教授在同济大学逸夫楼二楼报告厅进行了《学思践悟“四史”,汲取精神动力》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平教授主持,马院师生100多人聆听了报告。杨德山教授从“彻底的革命精神”、“独立自主的风骨”、“严字当头的禀赋”、“与时俱进的风貌”、“人类解放的情怀”五方面展开,系统阐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我们提供的精神动力。
杨德山教授认为,“学四史”是党员青年的一个重要任务,目的在于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境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学四史”的过程中,必须深刻学习、思考、实践、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蕴藏着提升我们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精髓要义。他从《共产党宣言》阐释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四个步骤,表明近百年来的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壮丽的共产主义革命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利他主义”的革命宗旨,深刻反映《共产党宣言》中的彻底革命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建的自主性,与苏联保持“同志兄弟”关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力更生并独立自主的走自己的路。
杨德山教授提出,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共产党相信的就是“认真”二字,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纪律要求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精神动力所在。他认为,从“学四史”中汲取精神动力,一定要看到我们党与时俱进的这种马克思主义高贵品质,根据社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重大变化准确判断形势的变化,“战争与革命”“和平和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都是毛泽东、邓小平根据时代发展变化提出的真知灼见。与时俱进,基础在“时”,在“时代”;关键在“进”、在“进步”。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设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沿着既有目标和任务前进的。
最后,杨德山教授从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共产主义者的最高追求、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率先垂范和普通共产主义者的信仰和践行三个方面,阐释了广大青年“学四史”就在于从中汲取人类解放的情怀。他说,马克思终其一生、穷困潦倒,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苦心的钻营、思考;恩格斯深入调研、掌握一手材料,为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苦难和实现共产主义矢志不渝。共产主义创始人是这样,普通党员也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让广大青年“学四史”,就是要铭记无数革命者、建设者和改革者为人民打天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要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智慧和力量。他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光是我们民族的复兴,而且是社会主义的复兴,共产主义的复兴。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广大青年学生要牢记时代责任和时代任务,不断从“学四史”中汲取精神动力,做奋斗者和接班人。
两个多小时的专题讲座,杨德山教授站在历史、理论和文化的高度,为同济马院师生深刻阐述了“四史”中包含的彻底革命精神,通过对近百年党史的抽象梳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符合民族实际道路的独立自主精神和与时俱进的风貌,并在此过程中揭示了“严字当头的禀赋”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巨大作用,提升了我们对“四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高度。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在总结时提出,杨德山教授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用马学科的理论高度、历史厚度以及马学人的情感温度,给我们充分展示了来认识、学习、践行“四史”的理论魅力、历史魅力、文化魅力和个人魅力。
知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见今。此次专题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视角、宏大的历史叙事,看清楚了历史转折、变化中蕴藏的精神资源,有利于我校师生深化对“四史”的认识,真学、真悟、真信、真懂、真行马克思主义,进而在汲取“四史”提供的精神动力中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永久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