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由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五十八期“正德讲坛”和“入学教育系列讲座——抗疫思政课”于行敏楼542成功举行,我院2020级全体新生到场聆听。上午10:00,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教授主讲第五十八期“正德讲坛”,我院党委书记李前进老师主持,主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讲座伊始,朱教授指出,十八大以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极其混乱,并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攻击、抹黑甚至否定。因此,他强调在座师生必须要坚定政治立场,自觉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自觉坚持毛泽东思想。接着,朱教授从境外势力渗透、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薄弱、官微风波、宗教渗透、党八股等十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意识形态安全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使在座师生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最后,针对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朱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立破并举,疏堵结合”。
在本次讲座中,朱教授从现实角度出发,与党史、国史相结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由浅入深地为大家解读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以及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朱教授也为在场师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导,帮助引领马院学子努力攀登学术高峰。
下午14:00,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朱小玲教授主讲“入学教育系列讲座——抗疫思政课”,该讲座由我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洪光东老师主持。
首先,朱教授结合自己在国外的亲身见闻和艰辛的回国经历,表达了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骄傲和自豪。其次,朱教授通过对中美双方执政理念、国家制度、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民众态度和国际合作抗疫态度五个方面的对比,阐述了中国和美国在疫情防控成效方面差距悬殊的原因。其中,朱教授指出,美国疫情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原因。最后,朱教授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的抗疫经验和抗疫精神,并鼓励大家将疫情防控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关注疫情的同时多做学术研究。
朱小玲教授紧紧围绕抗疫主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中美两国的抗疫行动和抗疫成效进行深入比较,使在座师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来的团结、科学和担当精神,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让在座青年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