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应邀线上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做了题为《新时代需要构建张力意识形态》的学术报告。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云”学术报告月的第二场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赵学琳主持,校内外200余师生线上聆听了本次报告。
张志丹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意识形态的起源与学术发展逻辑,从“为何建构张力意识形态”“张力意识形态是什么”“如何构建张力意识形态”等重要方面总体上阐释了张力意识形态思想。他指出张力是维持理论内部同时维系现实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意识形态应适应社会历史条件,保持结构和内容与现实活动间的互动。张力意识形态是能够妥善处理基本意识形态与操作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实现理论和现实等各种互动、不断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应具有能够回答时代之问的时代性,内容的创新重在基础性、现实性、体系性和针对性,价值创新是意识形态创新的灵魂,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话语创新是重要载体。最后,张教授和在线的师生就疫情舆情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如何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会教师和学生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赵学琳代表学院向张志丹教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指出张志丹教授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运用历史的眼光正确分析和研究问题,为我们全面深刻地讲解了张力意识形态,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宽广的学术视野、很高的学术立场、强烈的学术使命和担当精神,为学院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明确了方法、提供了思路,树立了榜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名师介绍】
张志丹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伦理学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权威报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全文转载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重大项目子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入选2018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者金榜、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017),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018),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