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

时间:2018-12-24浏览:417设置

复旦大学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

20181221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坛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薛刚 通讯员户晓坤)

    为中、俄两国学者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往来与思想交汇搭建对话研讨平台,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如何与特定民族国家历史道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这一时代性课题提供广阔视域与思想资源,推进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趋势研究,推动中、俄两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新理论成果的交流与传播,20181219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复旦大学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柏林自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主要学术刊物编辑40余人参加。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承功,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解超,上海市教委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陈郭华,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陈学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冉主持。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承功致辞 

刘承功指出,马克思晚年对俄国道路以及越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行了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传播、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俄罗斯和20世纪的世界格局。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为开端逐步探索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历学术化转向,重新趋于活跃,值得予以关注。本次论坛将为致力于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俄学者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前沿问题与理论动态,在21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解超 主办方供图

解超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理论思潮向制度实践的转变与飞跃,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历了七十余年的跌宕起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转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但是一部分俄罗斯学者仍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构成了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了解和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上海市教委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陈郭华致辞 

陈郭华强调,本次论坛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的学术活动,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开拓理论视野、增强理论自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从“聚焦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聚焦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聚焦引领,推进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三个方面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学术价值,并寄希望于通过中、俄两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谋划重大成果、建设研究团队、推进学科发展。

  

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陈学明教授发言 

陈学明教授认为,长久以来国内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予以较多关注,苏俄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对薄弱,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不能抛开列宁主义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道路的自主性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能抛开苏联马克思主义、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和发展需要具备整体性视野,不能忽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环节。同时,他对于长久以来在困难条件下坚持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俄罗斯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对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平台表示积极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邓纯东教授分别做了论坛主旨发言,安启念教授以“新世界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为主题,对21世纪以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与评价。邓纯东教授深入阐发了“国家意识形态是关系俄罗斯命运的关键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茹拉夫廖夫发言

   此次论坛包括“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发展”、“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问题”、“对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1世纪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和反思资本主义”四场专场讨论,论坛为期两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