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上观新闻-教育在线
作者:黄海华
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么上!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徐亦闵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上学期他在思政课上听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深入分析修昔底德陷阱,这学期又在“强国之路”思政大课上听大师讲自己的故事,走进江南造船厂感受现场教学。
怎么上好大学的思政课?这是一道不简单的问答题,因为思政课的复杂性是其他课程难以比拟的。
从2017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到今年首创“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复旦大学坚持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有的学生毕业了还来旁听思政课】
“思政课上,学生总是问为什么,困扰学生的不是科学的结论,而是得出结论的科学依据,这才应该是教学的重心,要帮助学生完成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进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集体备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个传统特色。每周二下午,80多位教师按教研室分成小组,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通过讨论形成教案,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学术品质。学院还每月及时更新《教学活页》《理论动态》,供教师们参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角。黄海华 摄
“如何关注青年人发展”“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中国怎样发展对外关系”……这是本学期初李冉收集的部分学生思想困惑和现实关切,其中既有青春的焦虑,也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考,“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最大的舞台不是课堂,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场景。”
最让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欣慰的是,有的学生毕业了还来旁听思政课,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听了思政课不过瘾,又来旁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课。
【不光是思政教师的事情,也不光是思政课堂的事情】
听科学家上思政课,是一种什么体验?
3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在正大体育馆给复旦大学2023级3700多名本科生上了一次思政课,开启了名家大师讲“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的序幕。于这位中国自主培养的首位红外物理博士而言,这是他第一次面向数千人上思政课;于在场的大学生而言,近距离聆听科学家的故事,倍感亲切。
褚君浩为3700多名本科生上思政大课。
“我印象最深的是褚院士不仅对物理学有着纯粹的热爱,还一直致力于科普工作。他在与我们交流的时候也特别幽默。他年轻时的笔名叫‘坦牛’——在平坦的田野上像牛一样工作。但他说,他心里想的其实是要成为爱因斯坦和牛顿那样的人。”徐亦闵说。
“AI会取代我们吗”“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还是选择好就业的专业”……讲座结束后,复旦大学的“智慧书院”小程序收到近200条学生提问。
思政课不光是思政教师的事情,也不光是思政课堂的事情。
为此,复旦大学创新开设了“强国之路”思政大课,授课和带队教师达到700余人;搭建了134个现场教学基地,将思政课讲在祖国大地上。
如何上好思政大课?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说,既要“大课大上”显格局,紧扣“国之大者”,讲活大事大势、讲透大是大非;也要“大课小上”见精微,小在随物赋形,上好小班讨论课,当好学生引路人。
【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
数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谁是你喜欢的数学家?徐亦闵惊喜地发现,在思政大课的小班讨论课上,老师们不仅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做了笔记,还会追问细节,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是一次自由而又真诚的交流。”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立行也担任了小班讨论课教师,他认为,小班讨论课在教学方式上要“去中心化”,教师要抑制讲课的冲动,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通过追问达成观点认同,提高研讨效度。
小班讨论课场景。
为增加思政课的实践成色,5月7日,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现场教学环节启动。学生们陆续走进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上海数据交易所、厦门国际银行、上海译文出版社等134个现场教学基地……从“全校共上一门课”到“到全社会上一门课”,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教学的生动场景中增强对现实问题的感受力、理解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同时,感悟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建立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的紧密连接。
“为什么西天取经一定要师徒四人?”这是复旦大学2023级药学院本科生去往艾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之前拿到的思考题。了解药物研发的核心环节与具体流程后,他们终于明了——药物研发好比西天取经,孙悟空像是寻找潜在药物靶点和有效成分的探索阶段,猪八戒是临床试验阶段,沙僧象征药物研发的稳定阶段,而唐僧作为团队核心衔接着整个阶段、明确方向。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则来到了位于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现址。1972年,复旦老校长苏步青曾带领学生在江南造船厂开展船体数学放样研究,在实践中解决造船难题。52年后的今天,各种船舶零部件整齐排列,中国红龙门吊巍然矗立,超大型集装箱船停靠船坞。江南造船厂党委工作部副部长余俊伟现场上起了思政课,江南造船厂创造了上百个“中国第一”: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新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
同学们在江南造船厂看展览。
“不仅亲身感受了江南造船厂的磅礴大气,也激发了我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热情。”徐亦闵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有深度、接地气、“解渴”,这是学生对思政课的真实感受。
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这是“强国之路”思政大课螺旋式上升设计的内核所在,为的是让学生成长为有理论深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国“行动派”。
对于2023级本科生徐亦闵来说,下学期按照学校部署他将尝试围绕一个课题解决具体问题。怎么上好思政课,复旦大学将继续作答。